{ SKIP }
文:黃家平  圖:互聯網
POSTED ON 20 Aug 2014

買錶,就是買心頭好。能買到「又抵又好又靚仔」的,就乜心頭都好了。

其實,又抵又好又靚仔的,不一定要C/P值(又稱性價比)夠高。因為抵、好和靚仔不都是主觀評斷嗎?如果有一把量尺可以量到主觀之事,那麼很多本來習以為常的,都不會合格了。所以,有人說,人人都有同理心,多了這個規準,會好弄一點,在挑選這「又抵又好又靚仔」的時候,會把它放諸大部人的想法。然後,所有事情都會合理很多。打個比喻,我家財過億,想買一枚2000萬的錶,嘩!佢突然減價,1500萬埋單,很抵。但問題是社會上有多少人家財逾億?而且還要不守財愛腕錶懂賞玩,左篩右選,剩下能入場的,全港可能只有一百幾十。這樣小圈子,入閘門檻高得如此不合理,那提出來的選擇亦如此於大眾無所用,這跟一般標準的「抵」,已經是謬之千里了。我不會給你「袋住先」的選擇,所以,在選錶時,都會選十萬以內,起碼這個價格,你每個月薪萬八兩萬,還是勉強靠分期付款「上車」,一、兩年後便名正言順徹底擁有。


這不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同理之心嗎? 

因此,有人買錶是求那一刻付款的清風送爽,這種快樂其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擁有,但打工仔營營役役,為了那個「抵」,每月要多拿幾千出來供錶,也是一種快樂︰我努力得來的,屬於我一點一滴積存而來的,這種心情才是千金不換。

不一定C/P值夠高,但第一枚挑選的腕錶,就是C/P值夠高。


NOMOS Glashutte Metro

三、四萬元的腕錶品牌,求長進有長進,花心思在更現代都市設計,用簡約風格奪得無數人的一票,必定是NOMOS,今年更推出了全新的Metro。這擁有動力儲備計的德國腕錶,手動機芯DUW 4401繼續不假手於人,在現今鬥價錢比質量的市場,能投放資源自家搞定機芯的入門品牌少之又少,而且在這定價之內找來同是德國的產品設計師Mark Braun主理,更加是難能可貴,只要你Google一下他的名字,便明白品牌想把各種會讓你喜歡的德國元素放到一枚腕錶之上,就是要把熱愛這民族出品的人,所有的視線都吸引過來。



Grand Seiko Hi Beat 36000 GMT Limited Edition

我相信沒有人再懷疑精工的製錶實力,不管是入門的機械機芯出品,俗稱所謂「5仔」,以至於你以下所講的Grand Seiko Hi Beat 36000 GMT Limited Edition。是的,這錶賣七萬多。你可以說,七萬多我已經有很多選擇。但七萬多你可以買到堅持由內而外,每個部件都一手包辦的精神嗎?你買得到這種對錶殼打磨至無論如何,鋼殼的光線反映都是成為一道的瘋狂執著嗎?還有,就是那個靚到不得了的綠色錶面,與及透明錶底看得到的鈦金屬獅子徽章帶來的,那份含蓄的傲慢嗎?就是七萬多元,你便買得到日本人的骨氣,與及他們的堅忍不拔。

順帶一提,今年跟他們的在上海的副社長服部真二(Shinji Hattori)聊了幾句,「311海嘯」把他們位於東北部的廠房摧枯拉朽,幾年時間,他們又回到了軌道上,並且於去年推出44GS,今年再來這錶內的9S86,全部都是自家的,全部都是用心做,真係點到你唔服?



Mido Commander II COSC

今年在Swatch Group眾多入門品牌當中,有四個品牌都採用了一枚擁有80小時動力儲備的機芯,其中包括Hamilton、Certina和Tissot,但同一款機芯,他們各自有不同的處理手法,來到Mido這一款,更把五方位調控得精準,取得了COSC認證,並且放在一個一點都不Mido的Commander錶殼之上,以紅針黑面星期日曆視窗做面盤,看著你第一時間應該想不到是這個品牌。腕錶是40mm直徑,對很多男人來說,有點小,但除此之外,真是難以挑剔,特別是這廝腕錶定價在萬元之內。

要是你在坊間能找到一枚非Swatch Group的腕錶,而擁有上述條件,賣兩萬之內我都算你贏。


*本文作者黃家平為《MING WATCH 明錶》中國版執行主編

年度錶界盛事Watches Wonders今日開幕,眾多名牌品牌都於展上推出新年度錶款,當中最多人關心嘅當然係Rolex。而今年Rolex嘅重點款式,就係黑灰錶圈配綠針嘅GMT-Master II。 Rolex對上一款綠針GMT-Mas ...
watchesandwine
【腕錶】Rolex發表2024新錶 綠針GMT-Master II再現
09 Apr 2024
CASIO G-SHOCK推出嘅「農家橡樹」GA-2100系列近年再牽起一股電子錶熱潮,品牌亦力推女性市場,繼2021年推出女性向嘅「GMA-S2100」系列後,最新又推出更嬌小、顏色更柔和嘅「GMA-P2100」系列,或者會係大家嘅情人節禮 ...
watchesandwine
【潮流】ITZY代言!G-SHOCK「農家橡樹」推更嬌小女裝版
22 Jan 2024